【編前語】
楊云輝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,繼續為復工復產助力。楊立軒 攝
來自江西的楊云輝是樹業環保總廠的一名編織工人,由于前期缺乏人手,她被緊急調到口罩生產車間支援。回憶起這段時期制作口罩的經歷,楊云輝覺得既緊張又充實,同時也倍感自豪。
楊云輝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,繼續為復工復產助力。楊立軒 攝
“(公司)哪里需要我們,我們就去哪里。能夠幫助到大家就好。”樸實的一句話,折射出默默無聞的勞動者,平凡而又真誠的初心。
楊云輝20多年前嫁到了潮汕,是一名“潮汕媳婦”,兒女都已長大成人,她卻還是堅守在工廠一線。今年春節期間,楊云輝一家本來打算回老家過年,但新冠肺炎疫情阻擋了他們的腳步。聽家鄉親戚們的勸,楊云輝一家最終留守在汕頭,“好好待著比去哪里都安全。”
楊云輝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,繼續為復工復產助力。楊立軒 攝
也正是因為一直沒有外出行程,在樹業環保轉產口罩時,楊云輝第一時間響應公司的號召,回到崗位上支援復工復產,“當時沒有想太多,我們都知道生產口罩是去救人的,所以就趕緊回到廠里面幫忙。”
她告訴記者,在設備到位前,樹業環保還專車安排大家到深圳設備供應商現場輪訓,并高薪聘請周邊知名生產口罩師傅到現場駐廠指導,及時解決生產人手和技術難題。楊云輝告訴記者,經過“速成學習”,大家基本掌握了口罩生產流程和操作方式,效率慢慢提高。
“一開始機器安裝后總有故障,我們也很焦急。”楊云輝告訴記者,由于大家都是剛接觸口罩生產,對機器和流程的不熟練,導致口罩合格率不高,“看著一箱箱廢品,我們也很心疼。”
楊云輝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,繼續為復工復產助力。楊立軒 攝
記者獲悉,為了提高產能和口罩合格率,樹業環保一線工人們分成日班、夜班,日夜滾動、加班加點、連續生產,機電機修師傅和公司老板、廠長全上陣,守在生產線,邊試產、邊調校,口罩合格率越來越高,如今日產能已達6萬只。
趕制口罩那段時間,楊云輝和工友們一刻也不敢閑著。她說,本來平時中午是有1小時休息時間,但那陣子大家相當有默契,工人們輪流去吃飯,飯后都不休息,繼續回到車間工作。
樹業環保轉產生產口罩。余丹 攝
在口罩生產車間工作了1個多月后,隨著復工人數逐漸穩定,楊云輝等首批臨時口罩工人當起“老師”,指導新來的工友。待大家都掌握口罩機器的操作后,她們回到總廠生產車間,工作和生活都重新回到原本的軌道。
記者再次見到楊云輝時,她正在車間內負責快遞袋的生產、包裝。在樹業環保工作十幾年時間,她一直在崗位上兢兢業業,見證企業從手工操作到機器操作的發展的同時,她也見證了汕頭這座城市的發展。
“汕頭是個好地方,這些年發展越來越快,而且城市環境也越來越好。”楊云輝說,孩子們如今長大,也有了自己的工作或事業,她也不用幫忙帶孫子,反正閑著也是閑著,“我挺喜歡工廠的工作生活,讓我現在就退休,我還有點不習慣。”
雖然已沒有在口罩生產線上幫忙,但楊云輝覺得,做好自己分內工作,就是為企業復工復產助力,“希望我們這些口罩能幫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,也希望疫情早點結束。”
南方日報記者 05-05 15:41